艺术资讯 艺术人生 书法作品 出版书籍 合影留念 常用印鉴 联系方式
     
   
《经济特区》:辉煌30年 弹指一挥间——王老专访(图)
《经济特区》:辉煌30年 弹指一挥间
——专访著名学者、书法家“毛氏书童”王文祥

文/图 陈曦

引言: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从深圳第一次走进中国版图,经济特区便作为开放的窗口,带领着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从4个特区到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从贫瘠到富裕,从崩溃到重生。中国经历着沧桑巨变,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30年,人生可称而立,国家可见枯荣。
如今,一本叫做《经济特区》的老书,早已被读者遗忘了——虽然其中的许多观点,已被收入大学公共课课本。而曾红极一时、多次再版的《中国经济特区和十四个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特区手册》也成了明日黄花——虽然其中的许多观点,已成为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理论基石。
绝大多数人走进王文祥先生的客厅,都会立即被他磅礴豪放、优美遒丽的书法所吸引,他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经历,为他赢得了“毛氏书童”这一美誉。然而,他在经济学著作方面的建树却鲜为人知。
《经济特区》、《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中国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特区手册》、《香港澳门百科大典》……一部部越来越厚的经济学专著,不仅是王文祥先生30年如一日奋笔疾书的结晶,更成为中国30年来经济发展的缩影。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理论从诞生到发展的第一批见证人,王文祥先生的《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第一本阐述经济特区理论的著作,至今无人超越,但当年,这本书的出版过程却一波三折,理由竟是“涉及国家机密”!

经济特区:从“国家机密”到世界奇迹

陈曦:您当年在中南海工作多年,有着“毛氏书童”的美誉,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但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初期,编写经济类图书呢?
王文祥:原因很简单,就是工作需要。我1964年天津南开大学毕业,毕业后直接分配到中央办公厅,在中南海“后楼”为毛主席管理图书,被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田家英爱称为“毛主席书童”,耳濡目染了伟人的风采,无论是思想还是工作都极受启发和鼓舞。
文革期间我几经磨难,1978年走出干校后不久,便经国务院副秘书长程思远同志和汪道涵同志介绍,到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研究室工作。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央的政策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急于搞经济,收集经济特区资料、论述特区创建可能性的工作就由来负责。我深感失去的时间太多,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写作了大量关于引用外资、发展合资企业的文章,也从此开始了经济特区理论研究的第一步。
1981年11月,我就在《中国青年》上发表文章《如何利用外资》。文中写道:“利用外资的意义在于,如果不以经济上的代价来引进先进技术和利用外国资本,我们就不能拿更多的东西的出口,就不能增强自力更生的物质基础。”这种说法在当时十分大胆,没人敢提,但我就认为,这就是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有这个信心。

陈曦:也就是说,您是中国经济特区理论从诞生到发展的第一批见证人?
王文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是吧。当时我们查阅了全世界的经济特区资料,发现最早的经济特区最早出现在西欧,目的为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劳动就业;利用外资,学习科学的经营管理经验等。截至1980年,全世界约有350个以上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遍及12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2/3在发展中国家。
不过,全世界虽然特区很多,实际只有两类,一是欧洲的自由贸易区,在欧洲;二是新加坡的加工出口区。随着经济发展,又是贸易区里有加工,加工区里有贸易,因此特区的模式相差不大。1980年5月16日,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试办经济特区,同年8月26日,五届人大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就参照了我们提出的这种经济理论。
1981年,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领导指示进出口调研室,写作《世界经济性特区综述》的报告,上报中央,我便参与了起草工作。然后,我参加了当时称改革开放总工程师的谷牧副总理召开的会议,在会上做简报工作,之后又翻阅大量资料并参加专家的多次讨论,终于在1982年写成了13万字的《经济特区》。

陈曦:我看您最初发表在“经济问题研究资料”上关于特区的论文,文头竟赫然为“机密资料”,出书的困难可想而知。
王文祥:你说的不错。书稿写成后,出版成了大问题,许多出版社都不敢出,理由是“这是国家保密材料”,不敢出;特区是新事物,编辑不懂不能出,说起来,你们这些年轻人可能根本无法理解,但这却是事实。
几经辗转,我找到深圳特区书记李浩同志审稿,当时还有些顾虑,十几天后,我试着打电话问审稿情况,是李浩夫人接的,她说,我们李浩每天吃完晚饭,都不看电视,捧着你那个大砖头(我的手写书稿订成合订本有城砖厚)看了两周了。
李浩同志审稿后,对这本书非常认可,但出版社却还是不出,说经济特区概念非同一般,要由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的领导亲笔推荐,我只好又找到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总干事,经济学家马宾。马老当时年事已高,但还是非常认真地读完了我的手稿,然后亲笔写了推荐信:“同意李浩同志意见,此稿可以出版,对于了解什么是经济特区和怎样管理经济特区,会有帮助。”《经济特区》一书才终于得以和读者见面。

陈曦:听专家说,您这本《经济特区》是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理论依据,是中国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系统阐述经济特区理论的著作,至今无人超越。在您写作本书的20世纪80年代初,著书阐述经济特区理论是相当前卫也是极富风险性的,您当时就没有思想顾虑吗?
王文祥:其实即使在今天,关于经济特区理论也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当时自不必说。《经济特区》出版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但阻力也不少,说我极左极右的什么人都有。但我从不担心有人找麻烦,因为经济特区是党建立的,党中央就是我最大的后台。
但同时,我也在这本书的理论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翻阅了列宁全集100多卷,马恩全集60余卷,引用了列宁的大量理论,比如“要利用外资建设社会主义,特区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领导下,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的经济区。”都是列宁提出的。
在《经济特区》一书中,我谈到经济特区有四个特点,这也是我至今坚持的观点:一是有严格的维护我国主权的法制;二是有引进外资的特区经济政策;三是有特别高的效率;四是有特别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貌。还特别提出,只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保证特区建设的方向。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思想很混乱,有人也曾说过,干脆步子再大一点,就和香港一样算了,这种说法我不赞同。经济特区只能“特”在经济上,政治上还要听从党的领导。经济特区性质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内的、社会主义领导下的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体的经济特区,特区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管理权必须为我所有。这是创办特区的重中之重。我的这种提法,也得到学术界及国家领导的充分认可。

开放城市:从几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陈曦:听说,《经济特区》成功后,您又写作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理论图书?
王文祥:是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特区不再是神秘已极的国家机密,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版的阻力小多了。1984年,党中央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我就又写作了《中国经济特区和十四个开放城市》,在1986年出版,反响非常热烈,经常受到要求再版的来信来电。后来,我又写了《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特区手册》一书,反响同样不错,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还专门为此书题写了书名。
在出版上述图书后,我又发现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系统化和理论化方面还有待提高,便又写作了32万余字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一书,为了找到第一手资料,我找到了时任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外经济合作局局长的王西陶老先生,他对这本书非常支持,不但把一大堆出国的资料给了我,还加班审阅,并专门写了序言。

陈曦:香港回归之际,您的《香港澳门百科大典》引起了巨大轰动,程思远副委员为本书作序,各方面评价相当高。然而,这本书却是您花费精力最多的一本书,您能谈谈写作本书的艰苦过程吗?
王文祥:在写作《香港澳门百科大典》前,我先完成了《台湾手册》、《港澳手册》的编写,这两本书是以台湾、香港、澳门经济为主的知识小百科,使我对当地的情况有了较系统的了解。早在香港回归前的1993年前,我就开始了《香港澳门百科大典》的资料收集工作,不停地往来于统战部、图书馆和港澳办、对台办之间,和相关部门的领导、资料负责人甚至传达室人的交朋友,积累了大量资料。当时可没有现在发达的网络,所有的资料都是我复印、抄录而成的,一个短短的人物条目就借了好几个版本。由于香港澳门的特殊情况,后期编写量非常巨大,香港本地的资料我要去掉其殖民地语言,而内地的红头文件也要进行充分的改编。要想写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的资料整整堆满了两个书柜。
我的爱好是干什么写什么,但并非利用本职工作写书,所有的书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这本自然也不例外,利用业余时间编撰一本460多万字的大部头,难度可想而知。我当时在外经贸部工作,家就在北京,但只有周六才匆匆回家看一眼,然后继续回来写作。我的办公室后面有一个专门放被子的箱子,一直吃住在办公室,一年只有春节晚会时才会彻底放松地看一次电视。全部的稿子我都是自己抄写的,往往是写一遍,改一遍,每一个条目至少要改三遍。每晚都要写到1~2点。在写作期间,我连最为热爱的书法都不得暂时放弃,实在是太苦了。
但同时,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写作,又成为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香港澳门百科大典》完成后,不但得到了读者的一致认可,还得到许多领导的高度赞扬。全国政协钱伟长副主席为该书题词:“加强大陆和台港澳的交流和合作,为促进祖国统一,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程思远副委员为本书作序,“香港已经回到祖国怀抱,澳门回归指日可待,祖国完全统一的伟大历史潮流正滚滚向前,不可阻挡。我们正处在一个中华民族空前大团结、大统一、大振兴的伟大时代……王文祥同志主编的《香港澳门百科大典》这部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问世了……这是迄今为止,关于香港、澳门最新最全,因而也是较权威的百科知识全书。”得到领导这样的评价,我相当激动,也相当满足。

陈曦:历经30年的风雨,您编写的《经济特区》、《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中国经济特区和十四个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手册》、《香港澳门百科大典》等优秀著作业已成为改革开放的见证、中国经济发展的里程碑。回首30年的沧桑巨变,您能向青年读者讲讲您的感悟吗?
王文祥:30年来,经济特区的成功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决定是高瞻远瞩的,是非常成功的。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时就曾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同时,我的理论也经受住了历史考验,成为改革开放的见证,使我非常欣慰。
当然,特区也并非事事完美,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和我们原先的设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强特区以至于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依然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希望青年人,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多学习理论知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在党的领导下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为改革开放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说明:


T1: 王文祥老师的一系列优秀经济学论著成为改革开放的见证。

T2:《经济特区》被多家出版社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出版。

T3:王文祥先生将列宁理论作为《经济特区》的理论依据。

T4:王文祥老师一系列经济学著作

T5:《中国经济特区和十四个开放城市》,在1986年出版,反响非常热烈,

T6:《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特区手册》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书名。

T7:《台湾手册》、《港澳手册》是以台湾、香港、澳门经济为主的知识的小百科。

T8:《香港澳门百科大典》完成后,不但得到了读者的一致认可,还得到许多领导的高度赞扬。

T9:全国政协钱伟长副主席为《香港澳门百科大典》专程题词。

 
©2005-2024 毛氏书童王文祥书画网 www.mss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