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资讯 艺术人生 书法作品 出版书籍 合影留念 常用印鉴 联系方式
     
   
【中华英才】王文祥:从毛泽东书童到书法大家
链接:中华英才——王文祥:从毛泽东书童到书法大家(点击打开)

王文祥:从毛泽东书童到书法大家

他“吸纳百家,师承多家,自成一家”,对中国历代书法进行整饬、美化,取其精华全面继承;他用13体书法创作出各67首毛泽东诗词,形成了13大系列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他说,要让子孙后代在学写13体书法的同时,学习、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和精神境界,全面吸收祖国书法文化的精华,把中国书法传承下去。

走近王文祥,你会发现,他的精神世界全然进入到了书法艺术的唯美境界。

在他100多平米的家中,挂满了自己用各种字体书写的毛泽东诗词;20平米书房的一大排书柜上,摞满了10多年来书写的大叠大叠的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客厅正墙一幅用毛体书法写就的丈二长幅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错落有致,大气磅礴,令人赏心悦目。加之室内摆挂着的毛主席塑像与毛泽东亲友的合影照,凸显出了主人对毛泽东主席特殊而深厚的情感,使人备感亲切。

历经10年,他用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简、章草、草书、行草、行书、魏碑、楷书、瘦金和毛体等13种书体,分别写就了67首毛泽东诗词。这些风格各异的书法,洋洋洒洒,形成了13大系列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同时,他还把繁复的书法史、书法理论,梳理得简单、明了。如此庞大的工程,在我国书法史上可谓史无前例。

其独特的构思与创意,赢得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中央文献出版社慧眼识珠,对其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给予了高度认可,即将出版这套《书法集》,公诸于众。国学大师季羡林生前为这部《书法集》作序称:“其甲骨文典雅庄重,错落有致;金文凝练厚重,疏密参差;小篆字取纵势,流美修长;隶书蚕头燕尾俏丽,左撇右捺夸张;汉简收放天成,朴茂典雅;章草简约凝重,淳雅质朴;草书笔走龙蛇,气象万千;行草书笔画圆润,多姿多彩;行书流动活泼,沉着稳健;魏碑书结构谨严,挺括有力;楷书字型规范,法度严整;瘦金书给人剖筋露骨之感;毛体书刚健秀美,磅礴典雅。”


在美化与传承中尽享中国书法的意象美
13体书法、67首毛泽东诗词,构成了13大系列的书法宏篇。一个人要完成如此庞大的书法工程,谈何容易。可王文祥却说,自己是在不知不觉中,越写越有自信,最终写出了这13体书法的毛泽东诗词。

轻松的言谈背后,却是始终不渝的坚守和默默辛勤的耕耘。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是诗与史的完美结合,既记录了中国革命发展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王文祥决心要借助书法将其传扬下去。

10年来,王文祥几乎放弃了一切休闲娱乐,每天都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一天要写十一二个小时,常常是老伴把饭热了又热,叫了又叫,还不见他停住手中的笔;久站腰疼了就躺躺,起来后接着写。他说,自己在书写时似乎感觉不到饿和困,好像进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有一种特别的享受。“书法是抽象的艺术,它反映世间万物的意象,给人以意象、意境的美,人们对意境美的追求是无限的。”这是王文祥酷爱书法的一大理念。

“一般情况,一段时间我会专写一种字体。写小篆时,满脑子都是篆书,就不能同时写别的字体,怕串了,字体变形。”王文祥以这种方式,从楷书写起,再写隶书、魏碑、瘦金体。接着,才是行书、草书、小篆,然后才进一步把甲骨文攻下来。他说,先写好了静态书法,就给后来的动态书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从毛主席那里得到的书法真传。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书写的难度很大。为了写好古老的甲骨文,王文祥要查看很多资料,国家图书馆是他去的最多的地方,甲骨文词典、汇编之类的书,凡是能找到的他都读了个遍。

王文祥介绍说,传到现在的甲骨文,经专家认定的只有1700字左右,而毛泽东诗词中的一些字,已超出此范围,在现有的甲骨文中找不到。王文祥便在“造字”方法上下功夫。

王文祥深谙,不同时代的书法都有自身的时代特征,如今创作的书法就是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因此必须进行整饬。为了尽量做到准确,他对所写的每一种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和细致入微的剖析。

比如,隶书是小篆的快写法。王文祥比较了历代的隶书,认为汉隶较为优美,就在此基础上,参考汉碑和出土的帖、残纸、瓦文、钱币上的泉文等,抓住字的结构,在结体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美化和创新,最后选择最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字体,使13体书法各具面貌,字字“精道”。


书法传承关乎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安全
那么,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功夫,去搞这么一个庞大的书法工程呢?面对这个问题,王文祥道出了内心的忧虑。

他说,中国书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是,现在居然听到了“中国书法还能坚持多久”的论调,这让他感到十分惊讶和伤感。冷静的思考和分析之后,他认为有此论调也并非偶然。

他看到了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就是近些年来,毛笔书写课程已逐渐淡出中小学课堂,大多数孩子都不会用毛笔,更谈不上写书法了。可是,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却比较重视,甚至还跟我们争做书法的鼻祖。王文祥对此非常忧心,只要一有机会就呼吁:“这是事关我们国家文化安全的大问题,很严峻,不容忽视。”同时,他还有一种更深层的忧虑。他说:“现在的书法界,看上去轰轰烈烈,可实际上不少人远离了中国书法的传统和规范。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础,端正书风和文风至关重要。因此急需做一些基础工作加以拯救。”

为此,王文祥理直气壮地说,当今盛世,是一个出艺术大家的时代,应该有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书法作为中国汉语文字的载体,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之母的地位,它的传承影响到中国软实力的问题。所以,把甲骨文等13种书法种类进行梳理、整饬很有意义。他还透露,现在有几种文字已近断代,很少有人写了。甲骨文和金文只有很少的专家写过少量诗文;小篆大多只用在刻章上;章草、汉简都已基本断代了,知道的人更少。他痛心地说:“这太可惜了,老祖宗传给我们这么多的好东西,我们没有理由让他们失传啊!”

王文祥对有些书法理论生涩,让初学者摸不到头脑感到担忧,总想着为此做些实实在在的事。他用了几年时间,梳理、整理出了书法简史《十三体书法源流》和书法理论《中国书法理论指要》。


“毛氏书童”的由来与弥足珍贵的记忆
王文祥与书法结缘,还得从他的童年说起。

1940年,王文祥出生在河北省抚宁县山羊寨。父亲是中共地下工作者,爱好书法,后来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书法家。也许是家庭的熏陶,从7岁上小学起,王文祥总是学校里的书写第一名,老师也夸他天赋好。学校的黑板报成了他的“专利”,王文祥因此成了学校的名人,书法便成了他的特长和除读书之外最大的爱好。

1964年9月,刚从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王文祥,因品学兼优,加之写着一手好字和俄语好的优势,被选中直接分配到了中南海“西楼”,当上了毛泽东主席的图书管理员。

当时,毛主席就生活工作在中南海的丰泽园紫云轩,需要看什么书,都由秘书田家英到图书馆来取,并要求王文祥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尽快找到。有时,毛主席要一些典故的出处,也要求他们能够迅速查到。王文祥说,那是他各方面进步最快的一段时光。毛主席读的书囊括古今中外,涉猎甚广,还经常爱看一些书法方面的书,所以要求图书馆的书要尽量齐全。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毛主席秘书田家英,总是带着王文祥去北京图书馆或荣宝斋买书、借书。更庆幸的是,田家英是个才华横溢的史学家,王文祥就常常请教一些读书时遇到的问题。那时,田家英想写一部《清代通史》,看到王文祥勤快好学,字又写得好,就让他帮着收集相关资料。有一次,田家英带着王文祥去荣宝斋买书,遇到熟人,那人问:“田主任,这位年轻同志是谁?”田家英随口答道:“毛主席书童”。正是田家英对王文祥的这一爱称,使“毛氏书童”的雅号从此在中南海部分人中渐渐传开。

王文祥回忆说,当时因工作关系,他常到田家英办公室去,幸运地看到了一些毛主席的书法手稿。从那时起,毛泽东书法的大气磅礴、刚健秀美就深深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在中南海工作的岁月里,王文祥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亲眼见到毛主席。他回忆说,有一天,他把这一心愿告诉了田家英。由于机会不成熟,并未马上如愿。他就缠着田家英说:“我做梦都想见到毛主席,请带我去吧。”田家英被他急迫的渴望打动了,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王文祥去买些毛主席需要的碑拓和书帖,等送给毛主席时,带他一起去。王文祥听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一股脑儿跑遍了北京的大小书店,买回了一大摞碑拓和书帖。很快,毛主席从外地视察回来,得到允许后,田家英带着王文祥来到了毛主席办公室。一进门,田家英就提高声音道:“主席,您要的字帖都找来了。我给您请了个小书童,是南开大学的高材生,他的书法写得挺好。”毛主席正坐在沙发上看书,看到他俩进来,就往前欠了欠身,用慈祥的目光打量着王文祥,并伸出手来,边握着手边温和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王文祥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手不住地颤抖着,赶紧回答。毛主席打趣地说:“你的名字很好,搞文化一定吉祥。”接着又问:“你的书法是颜体,还是柳体啊?”王文祥急忙答道:“我什么体都学,特别喜欢您老人家的诗词和书法。”毛主席说:“不要学我的,学歪了,要学大家的,从楷书学起。楷书当学颜,把字写规矩了,再写其它体。”这仅仅10来分钟的对话,让王文祥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与满足,深感受益终身,永生难忘。至今,王文祥谈起那段弥足珍贵的往事,仍激动难抑,目光中溢出一种浓浓的幸福感。


用坚守与辛勤迎接改革开放的春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一个人的命运似乎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革”开始了,田家英在冤屈中去世。王文祥因受牵连,又不能按要求交待所谓的罪行,被下放到了“五七干校”劳动,一呆就是10年。“文革”后期,王文祥不顾个人安危,写了《中办冤案何其多》、《中办五七干校怎么迫害革命老干部》等文章上书党中央,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并得到被平反的杨尚昆同志的夸赞:“你的文章为清算‘四人帮’的罪行提供了炮弹,你为党立了一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文祥先后在人民大会堂、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中央统战部工作,直接参与了我国经济特区及香港、澳门回归的调研和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工作范围涉猎广泛。王文祥就想,若是把改革开放初期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和相关文件、资料记录下来,将很有价值。于是,他就用业余时间不停地写书,几年间接二连三出版了《经济特区》、《港澳手册》、《台湾手册》、《香港澳门百科全书》、《沿海城市和经济特区手册》、《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全国名产趣谈》和《书画源流》等1300多万字的编著,还与人合作主编了3000多万字的各类图书,编审图书200多本,并多次荣获“图书精品奖”,成果斐然。

1996年,他还和赵朴初等人共同发起筹办了中国收藏家协会,并主持协会的工作。后来又先后担任中央统战部华文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等职。2000年王文祥退休了,才开始全身心投入到酝酿已久的毛泽东诗词书法的创作中,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以虔诚之心感悟毛体书法的艺术魅力
“用毛体来写67首毛主席诗词,我是最后才敢写的。因为,我总是非常担心,写不好会影响毛主席的形象,所以非常慎重,一直是诚惶诚恐的。毛主席的字是行草书,是动态书法,很不好写。我在写完了甲骨文后,才开始进行毛体的书写。我一直带着一种非常崇敬、崇拜和虔诚的心来书写的。”王文祥透露,毛泽东的67首诗词,其中用毛笔写出的有35首,还有32首一直没用毛笔书写过。这次,他就是将毛泽东的67首诗词,全都用毛体书法摹写出来,以实现多年的夙愿。他说:“我决心一定要把它们写出来,供世人欣赏,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

说到对毛泽东书法的感悟,王文祥激情满怀。他说,毛主席的书法是勤奋和天资的完美结合,师承多家,自成一家,作为当代的行草书圣,是世人公认的。人们在欣赏毛主席书法的功力、技巧、风格美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他的学养、风范、智慧和高尚的情操。

经过几十年的书法实践和对书法理论的深刻认识,王文祥概括出了中国书法的“四美”,即线条美、结字美、墨色美和章法美。而毛主席的书法就是“四美”的典范。

王文祥坦言,自己对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惟有通过书写毛泽东诗词加以表达。他说:“46年前,见到毛主席时,我说的‘我最喜欢您老人家的诗词和书法’这句话,我一直把这句话当成是对毛主席的一个承诺和他留给我的一份作业。如今,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承诺,完成了这份沉甸甸的作业。我想,就把它作为一份献给毛主席117周年诞辰的礼物吧。”

王文祥热爱毛主席,“毛氏书童”是他最珍爱的称呼。他说,毛主席的小名叫“石三伢子”,自己的小名叫“石头”,他庆幸拥有这样的机缘巧合。最初,母亲是希望他能像石头一样坚强地与命运抗争。后来,他又把学习毛主席的品格与情操作为了自己一生的课题,在任何艰难的岁月里都坚定顽强而不屈服。


文/本刊记者 周耿宁 图/张和

 
©2005-2024 毛氏书童王文祥书画网 www.msst.com.cn